关于申报省教育厅2016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通知

作者: 时间:2015-09-17 点击数:

学院各单位:

为认真落实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》(教技〔20126号)和《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(2011-2020年)》(豫人才〔20128号)精神,按照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》(教科技〔2013423号)规定,为做好2016年度河南省科技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(以下简称“创新团队计划”)申报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申请条件和领域

1.申请的创新团队须符合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》第八条、第九条、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所列各项基本条件;

2.申请的团队带头人年龄,在申报年度原则上不超过50岁(196611日后出生);

3.现任校(院)级领导干部不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;

4.承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未结项者,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;

5.按照如下10个领域归口申报:数理信息、化学化工、农业生物、能源、信息、人口健康、资源环境、材料、先进制造、管理。

二、申请范围和名额

1.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范围限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。已获得本计划和国家、教育部及河南省创新团队计划等支持者,不在支持范围;

2.实行限额申报请登录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查看;

三、申请方式及材料要求

1.创新团队计划申报工作依托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(简称“云平台”)上传电子材料,同时报送纸质申请书。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,不受理个人申请;

2.申请团队要认真阅读《实施办法》,登录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http://hnzy.rcloud.edu.cn,从云平台下载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书》,申请书填写完成并经过检查保护后,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提交;

3.各类相关证明材料须做成一个pdf格式的文件,统一命名为“单位 带头人姓名.pdf”,通过云平台以申请书附件形式进行在线提交。证明材料主要包括:团队带头人身份证、职称证、学历、学位证等彩色扫描件;团队取得的重大项目(国家基金等)立项或结项证明、教学或科研获奖证书、代表性论文、著作等首页、期刊检索、收录、引用证明等材料;

4.申请团队须同时提供电子讲稿,格式为ppt文件(含语音讲解)。电子讲稿时长不超过10分钟,内容主要包括:团队基本情况、研究方向及研究特色、科研工作基础及创新成果、拟开展的研究及预期成果、经费预算等。如超时,将以电子讲稿不合格处理。电子讲稿通过云平台以申请书附件形式进行在线提交;

5.申请团队须按照《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自评标准》(附件)进行自我打分,并在表格后附注分数说明。填写完成后以申请书附件形式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提交;

6.申报审核提交时间:2015911-10月12

7.纸质材料要求:申请材料必须突出重点,简明扼要,双面打印,不得超过80个页码(包括相关证明材料和自评标准)。《申请书》2份(A4纸型)、自评标准修改意见2份(单独装订,没有意见不用报);电子讲稿不用报送纸质文档。

纸质材料受理时间:20151014日,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恕不受理。

附件: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自评标准 

 

科技开发处 

2015915


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自评标准

团队研究方向:团队带头人:依托单位:

指标总类及

权重

指标分类

指标内容及分值

分数

团队研究水平

判定标准

60%

发表论文

及专著

5年来团队发表论文(不超过20篇,团队带头人必须为论文作者之一。带头人第一作者系数为1,通讯作者系数为0.8,第二作者系数为0.5,第三作者及以后系数为0.1。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团队成员者,系数为1):

1)发表JCR一区论文:40/

2)发表JCR二区论文或A类国际会议论文20/

3)发表JCR三区论文或B类国际会议论文或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A类重要期刊10/

4)发表JCR四区论文或C类国际会议论文或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B类重要期刊5/

5)发表SCI会议论文或EI收录期刊论文:3/

6)发表EI收录会议论文或中文核心期刊文论文:2/

5年来团队出版本专业相关著作(不超过5部,团队带头人为作者之一):

1)国家一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:15/

2)其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:10/

3)正式出版的国际学术著作:15/

获得各类

科技教学

5年来团队获得科研奖励(团队带头人为奖励获得者前五名):

1)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:100/

2)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等奖:60/

3)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二等奖:40/

4)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:20/

5)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:10/

6)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:8/

7)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:5/

科研项目

5年来团队主持科研项目(团队带头人为项目主持人,或项目前三参与人并且主持人必须为本团队成员):

1)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:60/

2)主持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以上级别项目:30/

3)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以上级别项目、973计划项目子课题、973预研计划项目:25/

4)主持其它类型国家级重点以上级别项目:20/

5)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社会科学基金面上级别项目:15/

6)主持其它类型国家级面上级别项目:12/

7)主持省部级重点以上级别科研项目(项目经费在30/项以上):8/

8)主持地厅级重大以上级别科研项目(项目经费在50/项以上):6/

自主知识

产权成果

5年来团队获得授权专利(团队带头人为发明人之一):

1)授权国际发明专利:10/

2)三类以上新药证书或农作物审定品种8/

3)授权国内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5/

4)授权实用新型专利:2/

科技成果

转化能力

5年来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水平(团队带头人或团队成员为成果的拥有者,成果类型包括专利、鉴定成果、结项成果等,科技成果转化应提供学校相关财务证明):

1)单项成果累计转化收益在500万元以上:30/

2)单项成果累计转化收益在200-500万元之间:15/

3)单项成果累计转化收益在200万元以下:10/

团队研究水平得分A

团队构成

判定标准

(40%)

科技荣誉

团队成员具有以下科技荣誉称号:

1)两院院士:20/

2)千人计划或长江学者:15/

3)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者“中原学者”:12/

4)省级特聘教授或省级人才计划:10/

5)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:8/

学术影响力

及社会贡献

团队成员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及贡献:

1)担任本领域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常务委员:6/

2)担任本领域国家级权威学术组织常务委员:4/

3)担任本领域国际著名期刊编委:6/

4)担任本领域权威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(PC  Chair)4/

成员结构

1具有博士以上学历人数/团队总人数的比例:从0%-100%依次得0-10

2)年龄在40岁以下人数/团队总人数的比例:从0%-100%依次得0-10

3)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数/团队总人数的比例:从0%-100%依次得0-10

4)具有海外1年以上学习及科研经历人数/团队总人数的比例:从0%-100%依次得0-10

团队构成得分B

合计得分A+B

附:打分说明及依据(须列出得分的详细条目,如1JCR一区论文名称:***,发表期刊:***,发表时间:***,作者名单:***2、承担项目名称:***,立项时间:***,编号:***,经费:***,主要完成人:***3、获得科研或教学奖励名称:***,等级:***,取得时间:***,证书编号:***,主要完成人:***4、其他证明:名称:***,时间:***,主要完成人:***,等等。5、科技成果转化应提供学校相关财务证明。6、最终合计得分是:A×60%+B×40%

 

 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平安大道210号 4188云顶集团 - 云顶4008官网豫ICP备 郑公备: